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251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138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16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书法

Sherlock
2022-09-17 / 0 评论 / 0 点赞 / 707 阅读 / 26925 字 / 编辑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04-19,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0.学习过程

目前在学习欧楷,跟随十方斋赵老师学习。
赵老师有言,练习书法是以年为单位的。

心得&共勉

学书法最难的有两点:

  • 一是入门难,有人写了一辈子还是走错了方向;
  • 二是坚持难,往往遇到一点阻力就半途而废。

很多人学书法,遇到困难或者老师批评之后,就放弃了,前面的努力半途而废。
就学书者心理,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说,“临帖宜徐,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越低,所谓‘困’也。困是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困再进,再熬再奋,自有享通精进之日。
学习书法很容易遇到瓶颈,这是最常见的困难,但其实,有困及进,再困再进,它揭示了学习书法的普遍规律性。

如何找回信心:

  • 1.练习首先要有心理准备

    经常看到有人说,他坚持练习了十几天感觉没有进步,越来越烦躁了,其实关于练字,请以年为单位,古往今来写好字的人哪个不是长年累月苦苦练习呢,你坚持练十天就想把字写好,那是不可能的,每天认真写,也得两三个月才有感觉,选择书法,就得静心修炼,锐意进取是好事,但会带来挫败感引起烦躁,“越来越差”可能是心急引起的。

  • 2.和过去的自己比,会发现进步

    其实每天都在进步,只是自己不易察觉而已,所以每一个阶段练习的字都保留下来,过一段时间,将最近写的字与过去写的字进行比较,你会发觉明显也很大的提高,

  • 3.多看文章,开阔视野

    写字不是每天都有很好的状态,这是人之常情,写累了就休息,不要硬着头皮写,这个时候可以看看书法类的书籍或者看看书法史,开阔视野,提振信心,这对我们学习书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1.《八诀》《三十六法》摘录

1.1 汉字笔画

汉字笔画总表(32种)

笔画笔画名称别名统一码字符名例字
CJK STROKE T地 冰 ?
弯钩弯竖钩CJK STROKE WG了 狐 狱
斜钩捺钩CJK STROKE XG我 弋 战
卧钩扁斜钩、扁捺钩CJK STROKE BXG心 必 沁
竖弯CJK STROKE SW四 西 要
横折折横折竖折横CJK STROKE HZZ凹 卍 兕
横折钩横折竖钩CJK STROKE HZG月 用 匀
横撇CJK STROKE HP水 又 互
㇈(乙)横折弯钩CJK STROKE HZWG九 几 亢
竖折折钩竖折弯钩、竖折横折竖钩CJK STROKE SZWG弯 弟 号
横折提横折竖折提CJK STROKE HZT说 计 鸠
横折折撇横折竖折横折撇CJK STROKE HZZP及 建 汲
横撇弯钩CJK STROKE HPWG那 队 耶
横折弯CJK STROKE HZW朵 躲 没
横折折折横折竖折横折竖CJK STROKE HZZZ凸 ? ?
CJK STROKE N人 爻 木
CJK STROKE H一 二 丁
CJK STROKE S十 正 上
CJK STROKE SP凡 用 齐
CJK STROKE D主 火 刃
横折CJK STROKE HZ口 品 田
横钩CJK STROKE HG你 了 冗
竖折CJK STROKE SZ山 互 牙
竖提CJK STROKE ST良 以 比
竖钩CJK STROKE SG小 水 事
撇点CJK STROKE PD女 巡 甾
撇折CJK STROKE PZ去 公 玄
竖折折竖折横折竖CJK STROKE SZZ鼎 卐 ?
竖弯钩竖弯横钩CJK STROKE SWG孔 乱 已
横折折折钩横折竖折横折竖钩CJK STROKE HZZZG乃 孕 仍
竖折撇(未收录)专 ? ?
横斜钩横捺钩(未收录)凰 凤 风

汉字笔画名称表-all
汉字笔画名称表2
汉字笔画可参考:汉字笔顺笔画在线查询
汉字笔顺可参考:汉字屋

1.2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的不同点画写法为例,用形象的语言说明楷书笔画及其笔势的书写要领。

永字八法

八法分别为:侧(点)、勒(Iè,横)、弩(竖)、趯(tì,钩)、策(提)、掠(撇)、啄(短撇)、磔(zhé,捺)。

  • 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 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 竖为弩(用力也);
  • 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 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 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 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 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1.3 《八诀》

八诀又称八法,是写八种楷书基本点画方法的口诀,以自然界现象比喻各种点画的生动形态。

  • ㇔[点]如高峰之坠石。

  • ㇃㇟[卧钩/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 ㇐[横]若千里之阵云。

  • ㇑[竖]如万岁之枯藤。

  • ㇂[戈钩/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 ㇓[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 ㇏[捺]一被常三过笔。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八诀》译文:
点如高峰上落下的石头。
卧钩好像长空中的一弯新月。
横像延绵千里的层云。
竖如同生长万年的枯藤。
斜钩似苍劲的松树,倒挂在悬崖之上。
横折钩如万钧之力的强弩,张满待发。
撇如果利剑截断的犀角、角牙。
捺一笔波磔之内,笔锋的运动要有三次转换。
澄净心神,平稳思虑,学书者要端正身姿,保持容貌庄重,拿起笔而思绪萌生,临砚池而志趣超逸。
执笔拳心要空虚,手腕要平直,五指一起用力,掌内要有足够的空间。
立意在落笔之前,文字随思路之后成形。笔画与空间的分割布置,不要偏斜不均。
用墨太淡则损伤字的神采,过分浓稠必然涩滞笔锋。字肥就会显得迟钝,太瘦则又筋骨外露。
不要让字伤之于绵软、虚弱,也不必以怒笔恣肆作为神奇。
字的上、下、左、右四面安排妥贴匀称,加之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共八个方面应充实完满。
字的长短自然合理,用笔又轻重适中。心目中有确定的规程,调整好每个字的疏密、斜正。
把字看做有生命的整体,它有筋骨精神,所以字形大小要顺其自然,不可以头轻尾重,不要让它左短右长。
字的动态如同人一样,或斜或正,要上边的动势照顾到下边的支撑,向东运笔,要有西边的呼应。这样,字的气度就会浑融和谐,精神也会潇洒超脱。

1.4 《三十六法》

欧阳询
。。。

2.笔墨纸砚

见:笔墨纸砚

3.字体

字体,是指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五种标准形式,即篆(小篆/秦篆)、隶、草、楷、行五体。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

每种字体在偏旁及构字部件的形态上都有相对固定的书写形态,自成体系。

  • 小篆(秦小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丞相李斯等人对战国时使用的文字进行改造整理,创制了统一的文字,这就是小篆,又称秦小篆。
    秦小篆呈长方形,书写时有行有列,字形大小较为一致,横竖笔画形态明确,弧曲规则,具有极强的秩序感。

  • 隶书

    继篆书之后形成的一种汉字字体,起源于战国末期。
    最初的隶书还保留一些篆书的成分,称为“古隶”。
    隶书的发展经历了古隶、汉隶和八分三个阶段。
    我们一般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汉隶定型于西汉中后期,字形多是扁方形。
    东汉时期立碑刻石成为一种风气,留下了许多著名碑刻,如《史晨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
    在隶书中,点、横、竖、撇、捺的基本形态已经形成。与篆书相比,隶书的书写要便捷很多。

  • 行书

    萌芽于汉末,成熟于魏晋。王羲之对于行书的定型起着关键性作用。
    行书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比草书易识,比楷书便捷,是人们日常书写中普遍使用的字体。
    在历史上,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等都是著名的行书大家。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这三件作品被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 草书

    分为章草今草,今草又可分为大草小草
    章草流行于两汉,今草成熟于魏晋。王羲之对今草的定型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历史上,张芝、皇象、王羲之、孙过庭、张旭、怀素、黄庭坚等都是著名的草书家。
    与行书相比,草书书写更加简易、便捷。今草中的大草适于抒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张旭和怀素(狂草)并称为“癫张醉素”。

    "满纸烟云"常用来形容草书。

    •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 今草:又称小草,它是在章草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是草书中流行最广的一种书体。(后汉张芝)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波磔笔法,使字外出锋的波挑,变為向内呼应的收笔;上下字之间的笔势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甚至有了字型大小攲正的自由放纵,比章草更便利书写,结体也因行楷的因素逐渐由章草的扁方结构而为长方结构。

      代表书家有: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孙过庭,连狂草大家怀素也写过《小草千字文》。

    • 大草:也称狂草、连绵草,从结字上看,打破了字字独立的界线,加长了中途笔的距离,字中的牵连线往往和笔画并无区别,以点线作为部件的草书抽象功能更强烈。由于简便快速,所以往往字势连绵,在连绵的过程中加大了节奏的感觉。更加注意整体的效果。也由于字形约束力较小的原因,所以狂草线条的变化更为抽象,表现力也更为强烈,情绪的表现也更加自如,更易于流露激情。张旭的“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正是书写的狂草。因而后世也往往称狂草为“醉草”。

      大草的代表作家,除张旭外还有怀素、黄庭坚、祝枝山、徐渭、王铎、傅山等。

  • 楷书

    楷书作为一种字体,成熟于魏晋时期,以钟繇(yáo一说yóu)和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最著名。
    唐代书法家对楷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风格,被称为“唐楷”。
    唐楷以“初唐四家”及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为代表。
    现在印刷体中的楷体就是楷书字体,而黑体、宋体、仿宋体等则是楷书的美术字形态。

汉碑:是指汉代的碑刻。出土的汉碑集中在东汉中后期这段时间,碑上的字体是成熟的隶书形态,因此学习隶书一般都以汉碑为主。
汉碑隶书是较为庄重场合使用的书写形态,因此行列清晰,字形体态较为统一。每块碑的用笔与结字自成
体系,具有独特的美感。

蚕头雁尾:是隶书中长横的典型形态。
隶书长横起笔时,逆锋隆起,形如蚕头;收笔时,顿笔斜出,形如雁尾。
蚕头雁尾的笔画富于动态,是整字中的主笔,在结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汉碑隶书中,蚕头雁尾的笔画在一个字中通常只出现一次,因此有“雁不双飞”之说。

金石气:是青铜铭文以及石刻文字拓片上所传递出来的特殊气息与视觉意味。
这种特殊气息与视觉意味可以通过毛笔书写转换在纸上。金石气最初表现在书法家的临摹作品中,继而在创作中有些书法家又将这种美转化成个人风格的一部分。

金文:是指铸刻在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
古人把青铜器称作“金”,所以青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吉金”是古人对
青铜器的美称。又因青铜器物以钟、鼎(dǐng)为代表,所以金文又叫“钟鼎文”。

一笔书:书法家在书写行草书时上下字之间始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直下而成,这种书写形态被称为“一笔书”,又称“一笔草”。
一笔书实质上是指书写一气呵成,没有迟疑与停滞,这是情感流露的理想状态,并不是说非要笔笔不断。据记载,此法始自东汉张芝,后由王献之发扬光大。

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guàn)在《六体书论》中说:“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
”真书,即楷书。在古代汉语中,“立”是站立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走”是跑的意思。
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楷书、行书、草书的基本姿态是不同的,并且是由静到动变化的,这三种字体呈现出不同的趣味情态。从学习的角度说,应先学会站,再学走,最后学跑。
==也就是先学楷书,再学行书、草书==。

字无常体:所谓“字无常体”,更多的是指行草书姿态多变。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说,写草书如排兵布阵,用兵没有固定的阵法,写字也一样,没有固定的体态,即“字无常体”。
元代文学家杜本说,字没有固定的体态,如坐如行,如飞如动,如往如来,如睡如起,如日月挂在天上,又如水和火,自然成形,不断变化。
楷书虽然严整有序,但是每个笔画并没有固定的形态,每个字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这是手写书迹与美术字印刷体所不同的地方。

3.1 楷书四大家

  • 欧阳询(初唐)的楷书:工谨严整,字形清和秀健,结字险劲,是特别标准的楷体(中宫收紧,法度森严),也是学习者最多的楷书之一;

    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lǐ)泉铭》

  • 颜真卿(盛唐)的字:浑厚沉稳,与欧体相比更“心宽体胖”一些,看起来比较厚重、富贵些(笔画圆厚,气势雄浑)。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 柳公权(唐)的字:是匀称瘦硬,有风骨,吸收了欧阳询和颜真卿的长处,风格:骨力遒健、结构紧凑,也就是所谓的“柳骨”;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 赵孟頫[fǔ](元):就是更为秀美,给人一种婉转流美,的风韵感。

    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记》、《道德经》(小楷)。
    擅长各种书体,其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行书代表作有《洛神赋》。

3.2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带、蔡襄(xiāng)是宋代四位最著名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被后世认为最能代表宋代的书法成就。
也有人认为,“苏、黄、米、蔡”中的“蔡”指的是蔡京,但因为蔡京是个奸臣,后人厌恶其为人,所以将其替换为德才兼备、书法精妙的蔡襄。

  • 黄庭坚

    大字行书、草书最具个性,笔画开张似“长枪大戟”,霸气十足。
    随人作计终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 《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

4.学习路径

有些老师都推荐先从篆隶入门,先大楷,中楷后小楷,再行书。

也有一些老师觉得可以先不用习篆隶,直接从欧楷开始即可,参见:《中国书法一本通》--1.1.4 学习书法的步骤
藏书家丰坊也有类似的观点,丰坊是这样说的:“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八岁即学大字,以颜为法。十余岁乃习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

丰坊的书法学习进程

个人确实对隶书不太感兴趣,楷书里比较喜欢欧体,遂直接从欧体(中楷)开练了,后续计划练习 小楷(钟王)、行书、(草书)。

4.1 基础

4.1.1 五字执笔法

学习书法要注意执笔姿势。毛笔的执笔姿势有很多种,五字执笔法是常用的一种。

五字执笔法

五字执笔法是用擫(yè)、押、钩、格、抵五个字来说明五个手指的作用。写字时,五指各负其责,通力配合,才能执笔沉稳,又能运动灵活。

五字执笔法的要领是手指捏实、掌心虚空、手掌竖起、笔管直立,也可以概括成:指实、掌虚、掌竖、管直

执笔不要太使劲,轻执笔反而不容易手抖。

4.1.2 枕腕、悬腕与悬肘

写毛笔字时,手指、手腕、前臂、肘及上臂都会参与运动。为了使它们运用自如,更有利于书写,前人总结出枕腕、悬腕和悬肘三种常用的方法。

  • 枕腕是写字时肘和腕都贴着桌案,或者将左手平垫在右手腕下,适于书写小字。

  • 悬腕是写字时肘着案而手腕离案抬起,适于书写一寸(约3.3厘米)左右见方的字。

  • 悬肘是写字时腕和肘都离开桌面,适合书写较大的字,尤其利于行草书的连绵挥写。

4.1.3 写毛笔字的身体要求

用毛笔写字时,无论坐着还是站着,都要做到身正,体松。

身正,头、肩、腰、臀、膝、足保持端正。

体松,全身肌肉放松,没有一个地方紧张、僵硬。手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灵敏地书写。

写毛笔字,要使字有精神,富有美感,必须全身心投入进去,因此全身的协调很重要。
此外,写字用的桌椅也很重要,高度要适宜,桌面不能倾斜,这样有利于良好书写姿势的养成。

4.1.4 中锋&侧锋

  • 侧锋:笔锋在所画线条的上边缘,为侧锋用笔(不够丰满),笔锋朝向和运笔方向==非完全==相反;
  • 中锋:笔锋在所画线条的正中间,为中锋用笔(骨力血丰),笔锋朝向和运笔方向非==完全相反==。

    书写中锋线条时笔尖始终在线条中央。

4.2 教材

本人太后知后觉了,刚发现教育部出版的有《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实验)》教材。

版本比较多,看了下北师大版的:三~五年级是欧楷,六年级是颜楷,编的不赖,可以作为学习辅助。

4.3 碑帖

  • 篆书:李斯《峄山碑》

  • 大楷:颜体《多宝塔碑》

  • 中楷:欧体《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
    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目前比较推荐的是李祺本,和端方(三井)本。
    两个版本都是宋拓本,李祺本的主要缺点,是传拓该本的拓工手法太重,以至其拓片笔画比其它二本都粗,导至笔画之间的空白缩小,使本不相连的笔画多有粘连,因此改变了原来的写法。
    两种版本最大的区别是粗细不同。九成宫面世不久,就因为争相摹拓导致石碑磨损,字体变细,李琪本由于拓本比较早,基本保留了欧体早期风貌,温润大方,端方本虽然拓制比较晚,字体已经变细,由于拓工精良,线条劲健爽利,味道完全和李琪本不同。
    学习九成宫可以两个版本都准备,互相借鉴参考。
    十方斋赵老师推荐: 端方三井版为主,李祺版为辅,姚孟起临摹版可作参考。

  • 楷书:欧阳询 《王女节墓志》

  • 小楷:《万宣道墓志》

    《万宣道墓志》,全名《大唐故左监门中郎将上柱国江都公万公墓志铭并序》原石原拓。

    刻于公元676年的《万宣道墓志》与刻于贞观十一年(637) 的欧阳询楷书代表作《虞恭公碑》相对比,前者用笔方折劲利,将欧书的劲利险绝寓于平正清和当中,书法清雅隽秀,严谨整饬中又具舒展自如,无刻板之气。结字中宫紧收,四围舒展,用笔直中含曲,方折劲挺,极具初唐风貌,与欧阳询的书风一脉相承。

  • 小楷:元 赵孟頫《道德经》、《汲黯传》

  • 小楷:唐 钟绍京《灵飞经》

    人称天下第一小楷。
    钟繇的十七世孙

  • 小楷:东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háng)》

    小楷必须非常熟练,统一感很强,在统一感中再追求变化。

  • 小楷:东晋 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曹娥碑》

  • 小楷:钟繇 《宣示表》、《贺捷表/戎路表/戎辂表》、《力命表》

  • 小楷:明 文徵明《草堂十志》、《醉翁亭记》

  • 小楷:清 徐元礼 《吴氏重修祠堂记》

  • 行书:智永《真草千字文》

  • 行书:元 赵孟頫《洛神赋》、《行书千字文》、《临圣教序》、《赤壁赋》、《后赤壁赋》、《梅花诗》、《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兰亭十三跋》

  • 行书:清 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一说《跋仇英清明上河图》,《雪事十咏》

  • 行书:《怀仁集王圣教序》

    行书推荐从智永千字文开始,行书要过一段时间换个贴临。
    暄桐线上课推荐的行书学习顺序:智永《真草千字文》--> 《怀仁集圣教序》--> 《兰亭序》--> 《书谱》--> 王铎

  • 行草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东晋王羲之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并成为“三希帖”。

  • 草书:王羲之《草诀歌》/《草诀百韵歌》/《右军草法至宝》

    例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草书也是有自己规则的,不能瞎写,要达成共识,有一个固定的草法。

  • 小草:唐 孙过庭《书谱》

    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
    临草书的时候,要有楷书的意识在里面,楷和草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各书家特点:

褚遂良 美人婵娟
颜真卿 项羽挂甲
苏轼 石压蛤蟆
黄庭坚 长枪大戟 树梢挂蛇

4.3.1 内擫与外拓

王羲之兰亭序 内擫(yè)
颜真卿祭侄文稿 外拓

“右军(王羲之)用笔内擫”,也是以内擫为主;
“大令(王献之)用笔外拓”,也是以外拓为主。
只用“内擫”或只用“外拓”是行不通的。

4.3.2 读帖

读帖不是简单地看字帖,“读”是要动脑筋仔细地观察范字的每个细节及整字的形象,既要清楚每个笔画的形态,又要注意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把握字的整体姿势。

要想把范字临好,必须先懂得范字好在哪里,这就需要通过读帖来观察、分析、体会。

4.4 临摹方法

初学书法的基本方法是临摹。临摹有“仿影”、“描红”、“双钩”、“单钩”、“对临”等方法。

临摹方法

  • “仿影”是把纸覆在字帖上拓着写;
  • “描红”是直接在红模上书写;

    描红要尽量一笔写满,描写完以后,如果发现墨笔没有填满红色笔画,也不要再去修补。

  • “双钩”是钩出每个笔画的轮廓 ;
  • “单钩”是钩出笔画的单线;

    在“双钩”和“单钩”的基础上书写是有效的临摹方法。

  • “对临”是对照字帖直接临摹。

4.4.1 临帖三忌

  • 1.用笔要到位,一笔即成,绝对不要描
  • 2.不可看一笔写一笔,严禁搭字
  • 3.目的要明确,没必要完美主义,因为很有可能根本就做不到完美。

4.4.2 对临与背临

对临与背临是两种常见的临帖方法。

对临是在对照字帖,仔细观察范字的基础上进行临写。
背临是在对临的基础上,对字帖有了整体认识后,不对照字帖,凭借记忆进行临写。

对临可以加深对范字的认识与理解,背临可以检验对字帖的掌握程度,培养独立书写的能力。
初学书法,==以对临为主,以背临为辅==。

4.4.3 习字格

采用习字格临帖是练习书法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习字格有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

练习用==7.5cm==的格为宜。

田字格较为简单,小学生练习铅笔字时一般会采用田字格。
米字格与九官格是练习毛笔字时常用的习字格,这两种习字格都是在方格中添加四条辅助线,因为线的位置不同而各有特色。

采用米字格临帖,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字中笔画的方向和位置;
采用九宫格临帖,有助于把握字中部件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4.4.3 临帖求效率

临帖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帖中的范字来体会书法之美,同时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临帖不能只注重临写的数量。如果不用心,随意临写,方法不对,即便花了许多时间,临写了许多遍,书写水平也不会有大的提高。有些错误的方法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形成习惯,那就麻烦了。

临帖讲求效率,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仔细读帖,认真分析,一笔一画力求准确,一笔完成。
这样,每次练习都会有新的收获,才能更快地提高与进步。

4.5 小知识

4.5.1 书法作品特殊符号

书法作品中常见特殊符号有:换位符(形状类似乙或者字母Z),重复符号(形状如两点),删除符号(形状如三点)。

书法作品中特殊符号

4.5.2 平阙式

平阙式原本是唐代国家规定的公文书格式,主要适用于上表、疏、笺、 启及判策文章中。

”指行文遇到特定的字要移行平出,“”指行文遇到特定的字要阙字空格。

《大唐六典》卷四对此有明确规定:
“凡上表、疏、笺、启及判策文章,如平阙之式。谓昊天、后土、天神、地衹、上帝、天帝、庙号、祧、皇祖妣、皇考、皇妣、先帝、先后、皇帝、天子、陛下、至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皆平出。宗庙、社稷、太社、太稷、神主、山陵、陵号、乘舆、车驾、制书、敕旨、明制、圣化、天恩、慈旨、中宫、御前、阙廷、朝廷之类,并阙字。宗庙中、陵中、行陵、陵中树木、待制、乘舆、车中马、举陵庙名为官,如此之类,皆不阙字。若泛说古典,延及天地,不指说平阙之名者,亦不平出。若写经史群书,及撰录旧事,其文有犯国讳者,皆为字不成。”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唐华岳真君碑〉考释》
http://lishisuo.cass.cn/xsyj/stwdsgs/202008/t20200828_5175914.shtml
https://www.dpm.org.cn/impress/talk/208923.html

4.5.3 手札

手札书写也讲究平阙式,手札是古时候信的别称。
在古代,手札称信札、尺牍、书札,即如今人们所说的书信、信件、信函。被称为尺牍的手札是私人书信,与表、疏、上书、启、教、状、奏、议等官样文章的“公牍”有本质区别。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通常长一尺左右,故手札又称尺牍。
其中对唐代以前的名人书信,后人称其为帖,是重视其书法之意。

为表达对收信人的尊敬,传统手札形成了固有的礼仪程式,使用“平阙式”。
所谓“”,即是在行文中遇到代表对方身份的称谓时要另起一行,与前一行第一字相平。
”,即是遇到上述情况时,不另起行,但要空上一至两格。
在称呼皇帝、太后时,则不仅要另起一行,而且要高出其它行的第一字,这种格式称“抬头”。
平阙、抬头等格式,不仅用于公文,私人手札也要遵守。
手札结尾及问候、祝愿等常用词语,也要因授受双方不同关系予以区别,如长辈、领导对晚辈、下属用“不具”;晚辈、下属对长辈、领导用“不备”;朋友、同事、同学之间用“不宣”。

书法上品看手札:

文人士大夫重视手札,历月经年,约定俗成,令手札形成了一套礼仪规范。
手札书写不纠缠技法,在快速运笔中实现,多突破常规,神来之笔跃然纸上;手札要符合形式的要求,讲求文辞的雅致,继以典雅、潇洒的行草书,体现文化素质、艺术趣味。
手札作为人际交往的手段之一,显示了上流社会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优越感。
因此,手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符号。
中国书法的优秀代表作品多是手札。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十七帖》、颜真卿《争座位帖》等,一直被视为习书范本。

5.书法理论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原用于书法理论,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称:“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凡作书,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字形笔画的密(实)处,也要注意到字画间及行间之白的疏(虚)处。
黑处要精心结撰,而白处——字里行间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使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5.1 没有绝对的“横平竖直”

人们常说,写字要“横平竖直”。
初学写字时,要把横和竖写得比较平、直,不能太过歪斜。但这只是一个最初的基本要求,仔细看古代书家的作品,其实没有绝对的横平竖直,横画和竖画常常有二定程度的倾斜,而且笔道也有一定程度的弯曲。
如果把横和竖写得特别平、直,那么写出来的字就容易显得呆板乏味。手写体与印刷体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5.2 提按

提按是一种基本的运笔方法。
简单说来,笔画变粗需要下按笔锋,笔画变细需要上提笔锋。提按是表现笔画粗细的方法。
为了使笔画有精神、见力量,在笔锋的提按过程中须格外用心。

笔锋下按时往往略有停顿,使纸受墨;
笔锋提起时不可过快,要仍然感觉笔毫还压在纸上行走。

5.3 结构&章法

在书法中,安排字形的方法称为“结构”,又称“结字”“结体”“间架”。

具体而言,结构包含两个方面:

  • 一是安排字形的整体面貌,可以将字形写得或长或扁、或圆或方、或正或斜;
  • 二是安排字形中笔画、部件之间的关系,让各部分之间既有大小、疏密、轻重等对比,又成为相互关联的一体。

学好书法不仅要写好每一笔,同时还要掌握结构的规律与方法。

写字如建房,结构合理才稳当。

章法又称“布局”,是指安排整幅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好的章法能使作品在丰富的变化中显得和谐统一,让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协调地搭配。

书法家的章法变化无穷,带给人不同的美感。有的很茂密,有的很疏朗;有的整齐匀净,有的参差多变。

5.4 方笔与圆笔

方笔与圆笔的差别体现在点画的起、止、转折处。

  • 方笔棱角鲜明,显得刚健有力;
  • 圆笔不露棱痕显得含蓄柔和。

每位书法家的用笔特点各不相同,在方笔与圆笔土各有侧重。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碑刻上的笔画棱角过于尖锐,并不是书法家书写的原貌,而是经过刀刻后留下来的,书写时不必刻意追求。

5.5 楷书大小

楷体分大小,一般来说:

  • 半寸以下较小的楷书称小楷,是古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楷书。
  • 中楷是指一寸(约3.3厘米)见方的楷书,也称“寸楷”,多见于碑刻;
  • 一寸以上、数寸大的楷书称大楷;
  • 字形极大的称为“榜书”或“擘窠(bòkē)书”。

    平时看到的牌匾上的字一般是榜书,例如榜书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小楷是古时候用得最多的楷书形态,成熟于魏晋时期,以钟繇和王羲之为代表,人称“钟王”。
后世著名的小楷书家有赵孟頫、倪瓒、文徵明、王宠等。
古时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正式的文字书写都要用小楷,包括诗文的抄写、官府的文书、寺庙的经
文、科举考试等。

学习书法一般都从中楷开始,因为中楷字稍大,字形的美比小楷更加丰富和明显,便于观察和临摹。

5.6 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思是,书写前先要凝思预想,胸有成竹,然后落笔,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够笔意连贯,具有整体的美感。
“意在笔先”要求书写者在书写时全神贯注,一心一意,而不能随随便便,轻率落笔。

5.7 笔断意连

在书写时,笔画之间虽然是独立的,但仍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照应的关系。
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笔画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即“笔断意连”。
“笔断意连”不仗经常出现在行书、草书中,在楷书中也多有体现。

5.8 笔力

笔力是指字的笔画中所透露出来的力量感。
书法艺术将字当作人来看待,认为笔画像人一样有筋、骨、血、肉,必须在其中体现生命的力量。
笔力的产生不是写字时用大力、蛮力,而是在掌握毛笔性能的基础上用巧力。具有笔力的笔画需要书写者在精神极为集中的状态下,对于笔触的每个细节都有明确的感受和判断,要用技术与智慧将笔画完美地呈现出来。

5.9 形似与神似

临墓古帖的时候,要尽可能逼近范本。
前人认为,临摹分为形似与神似两种状态,两个境界。在具体临摹过程中,除了要把握字帖范字笔画、结构的具体形态外,还要知道形成这种形态的道理。
如果斤斤计较于一点一画的像与不像而不能传达字的精神,则仅仅是形似;
能够把握书写的原理从而传达范本的神采、情态,即使在细节上有所不合,也仍可以说是神似。

5.10 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是指书法作品与书写者的个性及内心活动相对应。
杰出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书写技术上的完善与成熟,更与书写者的精神世界相关联。
我们在临写古代碑帖的时候,就是在和一个个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高人相交往,临习不同的碑帖也就等
于认识了不同的人。

5.11 得心应手

也叫得手应心,指技艺纯熟,心手相应。好的书写状态是字迹与心境相对应,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练习中获得的。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说过,书写时,字形中的各种变化在不急不慢中“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这是最佳的书写状态。
怎样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呢?清代书法家蒋衡曾经说过,学习书法必定要从大楷开始,把力量运到针尖那么小的地方,而且变化灵活,这样自然能够得心应手。

5.12 心不厌精,手不忘孰

“心不厌精,手不忘孰(熟)”出自唐孙过庭《书谱》,这句话是对书法学习的要求。
这里的“心”是指内心对于书写之理的认识与把握,“不厌精”指学习书法需要不断地深人;“手”代指临写,“不忘熟”就是要反复地练习。
这句话是说,书法学习是无止境的,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要下功夫,只有不断地要求自己,才能达到新的境界。

练习书法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6.书法知识

6.1 落款

书法作品上的落款是指写完正文内容后题写的书写者姓名、书写年月等相关文字,一般在正文的左侧。

古代多在书信、字画上题字,用毛笔竖写姓名年月,用以赠送礼物时表明赠送人和受赠人,也为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作品是赠送某人的,还可写上对方的名号、称呼等。

既署赠与对象名号,又有作者署名的叫"双款",只署作者名的叫"单款"。

题献、题赠,在书画、礼品等上面题上赠送人和收受人的姓名年月或诗句跋语。

落款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的多少、排布的方式、字的大小以及字体的选择都很有讲究。

6.1.1 书法落款中时间等表述

  • 记年份

    参考干支纪年,天干地支

  • 记季节

    可参考季节的次序

  • 记月份

    十二个月的雅称:

    • 一月 孟春
    • 二月 花朝
    • 三月 阳春
    • 四月 清和
    • 五月 仲夏
    • 六月 荷月
    • 七月上秋
    • 八月 清秋
    • 九月 桑落
    • 十月 霜华
    • 十一月 隆冬
    • 十二月 暮岁

    旧历月的别称尤为复杂,而且有种种不同的来历。归纳起来,每个月的别称大略如下: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征月、早月、太月、扬月、陬( zou )月、十三月、春阳、初阳、首阳、孟阳、孟陬、肇( zhao )春、端春、初春、早春、上春、新正(xīn zhēng)、月正、开岁、发岁、肇岁、三之日、孟春、太簇、寅( yin )月等。

    二月:如月、杏月、丽月、令月、仲阳、四之日,仲钟、大壮、酣春、仲春、夹钟、卯( mao )月等。

    三月:蚕月、桃月、桃浪、花月、嘉月、夫( jue )月、楔( xi )月、桐月、三春、暮春、晚春、杪( miao )春、末春、零( yu )风、季春、姑洗、辰( chen )月等。

    四月:乏月、槐月、仲月、麦月、清和月、阴月、余月、槐夏、首夏、初夏、维夏、正阳、纯阳、麦候、孟夏、中吕、已月等。

    五月:蒲月、榴月、皋( gao )月、恶月、郁蒸、郁蒸、小刑、鸣蝟( tiao )、仲夏、午月等。

    六月:且月、荷月、季月、暑月、伏月、焦月、三夏、暮夏、晚夏、杪夏、极暑、源暑、月、精阳、季夏、林钟、未月等。

    七月:巧月、瓜月、霜月、相月、凉月、初商、肇秋、初秋、首秋、早秋、新秋、上秋、孟秋、夷则、申月等。

    八月:壮月、桂月、获月、正秋、桂秋、仲商、仲秋、南吕、西月等。

    九月:玄月、菊月、咏月、朽月、暮秋、晚秋、杪秋、穷秋、凉秋、三秋、暮商、季商、杪商、

    霜序、季白、季秋、无射、成月等。

    十月:良月、吉月、阴月、露月、正阳月、坤月、小春月、小阳春、开冬、上冬、初冬、孟冬、应钟、亥月等。

    十一月:辜月、葭( jia )月、寒月、雪月、龙潜

    月、一之日、中冬、仲冬、黄钟、子月等。

    十二月:冰月、腊月、嘉平月、严月、涂月、暮节、星回节、穷节、穷纪、暮岁、暮冬、穷冬、杪冬、严冬、残冬、末冬,二之日,腊冬、季冬、大吕、丑月等。

  • 记日期
    。。。

6.2 用印

用印是指印章的使用,是完成一幅书法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
用印可以起到凭信的作用,印章与署名一起表明作品的作者是谁。同时用印可以为作品增添色彩,使作品增加美感。

参见:印章

6.3 条幅 VS 横幅 VS 中堂 VS 斗方 VS 对联

毛笔书法作品的幅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将竖向呈条状的书法作品幅式称为条幅。
条幅作品装裱后悬挂在墙壁上时,为了与环境相应,必须有相宜的长度和宽度(长往往是宽的三倍以上)。
在条幅中,较为常见的是三行的分布形式,也有一行或数行的章法形态。

横幅与条幅的竖向书写形式相反,书法作品也可以写成横向幅式,一般称为横幅。
横幅,可以是单行的大字作品,也可以是数行书写的作品。多行的横幅作品题款时一般不要超出正文的高度。横幅作品装裱后悬于壁上,应该具有相应的长度和宽度,以便于观赏。

中堂是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书画作品形式。其所挂位置决定了中堂的尺幅较大,一般来说,中堂的长是宽的两倍左右。

斗方是长宽一致的书画作品形式,一般尺幅较小,通常一二尺(约33厘米一66厘米)见方。

扇面中国古代的扇子有团扇、折扇之别,宋元时期流行团扇,明代以后多用折扇。
扇面一般指折扇的书写形式。折扇在古代是文人及上流人土随身携带的用具,扇上请名人作字画是一种风气,文人也常自作字画。除了成扇外,扇面也可以被装裱起来欣赏,是一种独特的书画创作形式。由于扇形上宽下窄、上下边呈弧形,在书写时必须适应其形,因此有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独特趣味。

题壁,在大尺幅的宣纸发明前,书法家常常在墙壁上写字。由于墙壁面积很大,书法家可以尽情挥洒,创作出磅礴大气的作品。
历史上一些书法家很喜欢题壁,如怀素、杨凝式等。唐窦(dòu)冀咏怀素草书说:“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对联,又称楹(ying)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等的对偶语句。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zè)协调,是独特的汉语语言艺术形式。书法作品中的对联左右相对,大小一致。字数可多可少,以单行的五言、七言最为常见,也有数行的长联。

尺牍(dú)是古代信件的代称。
最初是指一尺长的木牍,用以书写记事,表情达意,传递消息。古代的信件有尺牍、尺素、尺函等多种称谓。其中以尺牍用得最早,最多。历代书法家的尺牍流传下来,便成为学习书法的优秀范本。

条屏是多幅同样大小的条幅成组整体排列的书法作品形式。
条屏一般是四条屏、六条屏、八条屏等双数的组合,由于尺幅较大,书写内容需要一定的文字量,往往是一首长诗或一篇长文,也可以是相关联的几首诗或几段文章,如清邓石如隶书八条屏。

册页是书画作品的一种装裱形式,因幅面不大,亦称“小品”。
装裱后一张张对折组成,左右或上下翻阅。
册页有三种样式:一种是“推篷式”,上下翻阅;另一种是“蝴鲽式”,左右翻折;还有一种是“经折式”,裱成通折连成一体。
册页一般为双数,少则四开、八开,多则十二开、十六开、二十四开等,便于欣赏、携带与收藏。

手卷是书画装裱中横幅的一种形式,以能握在手中顺序展开观览而得名。
手卷因尺幅较长,又称“长卷”;又因其为横幅,也称“横卷”。
欣赏手卷时,随展随卷,逐段依次观览,因此在行草书手卷中,可以跟随字迹的延展,充分感受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6.4 书法与福文化

“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每年的春节,通常家家户户都会在房门、墙壁上贴大笔书写在红纸上的“福”字,民间更是有倒贴“福”字的习俗,谐音为“福倒(到)了”。

人们常说的“五福”: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7.欧楷

参阅:欧楷

8.工具书

  • 《汉字 简繁正异对照字典》 崇文书局 杨合鸣 主编
  • 《五体书法字典》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王冬梅 主编
  • 《3500 一级通用汉字五体 书法字典》 浙江古籍出版社 傅绍尉 主编
  • 《书家挥毫便览》 学海轩
  • 圣教序字字析
  • 草诀百韵歌

9.创作

个人创作的一些写法(比如异体字等)应该做到“合古通今”,不可恣意发挥。

大字贵团聚,小字重宽绰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 唐 欧阳询《三十六法》
“所谓的:大字要写好,窟窿要写小。”
看大字如月下观美女(风姿绰约,轮廓),要把精神写出来;
看小字如灯下观书生(眉宇间英气),小字讲究从容宽展。

0
  1. 支付宝打赏

    qrcode alipay
  2. 微信打赏

    qrcode weixin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