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1 小楷的产生与发展
小楷是楷书的一种。以字径大小来划分,楷书可以分为大楷、中楷和小楷。大楷一般泛指字径在一(约3.33厘米)以上的楷书;中楷又叫“寸楷”,字径在一寸左右;而字径在3厘米以下的楷书,我们通常称为“小楷”。
目前发现最早的楷书作品都是小楷作品,因此也可以说楷书的起源就是小楷的起源。
小楷形成于三国时期。早期小楷的代表名家是钟繇,钟繇有“楷书鼻祖”之称,他同时也是小楷书法的奠基人。钟繇的小楷带有隶意,字形方扁,用笔已改方为圆,结构严密,自然古朴,代表了当时书法的艺术特色。其代表作品有《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小楷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成熟起来,主要以“二王”为代表。“二王”指的是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的小楷继承钟繇书风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一改汉魏以来朴素的书风,创造出妍美清丽的新体。他的小楷代表作《黄庭经》用笔浑厚圆实,又带有飘逸之感,结体平正安稳不偏不倚,没有通塞之感,历来被奉为小楷上品。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品《洛神赋十三行》字体清朗秀丽,笔画疏密有致,颇具韵味。
在唐代,小楷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这个时期名家、名篇辈出,代表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等。
欧阳询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对后世影响颇深。他的字笔画扎实沉着,横画排布整齐严谨,竖画刚劲挺拔,结构平正中含险峭,整体峻劲挺拔。小楷代表《心经》笔力刚劲,字体秀逸古朴、工整严谨,为后世所称道。
《灵飞经》是唐代著名的经书体小楷作品,它运笔严谨灵活,笔意骨力挺拔,露锋起笔,收笔含蓄。其结构规整妩媚,字形稍扁,风格稳健端正,整体恬淡疏朗。
小楷在唐代达到顶峰,树立了书写的范式与法度,为现代规范汉字奠定了基础。
元代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小楷在元代书法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赵孟烦在元代的诸位书家中扛起了复古的大旗,起到了独领一代风骚的作用。他的代表作有《洛神赋》《道德经》《闲邪公家传》《汲黯传》等。其中《汲黯传》用笔既严谨又不过于拘谨,既灵动又稳重沉着,结构上整体宽绰有余,显得意态雍容、随和自适。
明代书坛以祝允明、文徽明和王宠为代表,他们三人并称“吴中三家”。祝允明的小楷代表作《前后出师表》运笔清畅劲健,笔画丰腴有力,结构密而不即,疏而不离,章法匀称疏朗。文微明的《千字文》点画清秀挺拔,笔势豪劲质实,结构形侧体正,精严而不呆板,质朴秀丽。王宠的《呈林翁蔡尊师衡山文丈诗》笔势刚健,点画沉着,转折轻便,结构婉丽道逸,疏秀有致。董其昌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用笔圆润飘逸,结构宽和自然,宁静内敛,章法整齐。
1.2 书写小楷的基本要求
写小楷一要心静,二要气匀,这是书写小楷时应有的心境。书写小楷的基本要求是:笔画清楚平稳,结构匀称大方,布置得当。
从用笔上说,小楷的每一笔画都应该交代清楚,尽管有些笔画可能很细很小,但绝不能敷衍了事一带而过。笔画取势要平稳,尽量减小向右上倾斜的角度。起笔、运笔、转笔、收笔,每个字都要完成这些动作,但是没必要像写中楷或大楷那样,笔笔要写出藏锋、逆锋。
写小楷最重要的是对笔的控制,应该是用腕力而不是用指力来写小楷。落笔要轻,动作要小,有些动作很难用语言形容,只能靠自己感觉。比如最常用的提按,在极细的笔画上要表现出细微的轻重、粗细甚至圆润的变化来,是不可能像写中楷那样有明显动作的。写小楷一定不能急躁,一味求快,贪图数量和速度而使笔画漂浮,没有质感。小楷用笔既要严谨稳重,又不能过于拘谨而有失灵动。要想灵动,首先要做到稳重沉着地运笔提按,只有沉稳又灵动的用笔才能体现结构变化之妙。
从结构上说,无论大楷、中楷还是小楷,都没有多大差别,唯一的区别是笔画粗细不同。书写时结构要舒展开阔,不能过于紧缩局促。从章法上来说,一般是横竖行平正,有两种形式:一是纵成行,横成列,或写在方格子里,或横竖行平行;一是竖行贯气,横行不相平。通篇体势要统一,轻重、疾涩、粗细变化要合乎法度,墨色应该秀润。腕下基本功要纯熟、扎实,要能够连续写上百上千字,既要求数量多又要求坚持到底,这需要很顽强的意志才能做到,难度是很大的。
1.3 小楷临摹学习要求
小楷临摹学习的方法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既可以“从近到远”,也可以“自上而下”。从近到远,指的是先从近代名家小楷作品临起,而后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近代名家之作多为墨迹印刷品,笔画来龙去脉清晰可见,可以直接感受作者的笔迹、手法、技巧和情绪,适合初学者学习模仿。但是需注意学习后要有胆识和勇气脱离近人书风的羁绊。
自上而下,指的是直接临摹古人名家之作,“取法乎上”,采取高标准要求,瞄准高难度水准,对于提高眼力和手法极有帮助。这种临摹方法虽然见效较慢,但对于书法的长远学习绝对是有利的。
一般来说,小楷临摹应该是在打好中楷的基础,具备一些楷书运笔和驾驭结构的基本功后再开始。小楷的临习,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即使是小楷造诣相当深厚的大家,也不敢有所懈怠。
2.书写准备
2.1 书写工具
写小楷的毛笔是有一定讲究的,毛笔分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写小楷要用后两种。硬毫用紫毫即兔毫制成,这类笔的笔毫硬、弹性好。兼毫是以硬毫为主、软毫为辅的毛笔。选择毛笔时要注意,笔毫不尖、不齐、不健、不圆的笔不可选,这会让笔画线条粗糙。
墨可分为三类:松烟墨、油烟墨、油松墨。书写中常用后两种。写小楷墨要调匀,墨稠易造成书写线条滞缓;墨稀易发散,会使行笔变快而失神,失神则灵气全无。当下的书法临习中,多使用墨汁,墨汁浓稠程度适中,使用方便,深受当代学书者的青睐。
纸分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三种,初学小楷最好用熟宣。熟宣吸墨少而慢,不易洇墨,使得书写线条清晰明了。初学小楷用纸不必太讲究,可用细而薄的毛边纸、元书纸等,这类纸物美价廉,方便临习使用。
砚是一种用来研磨墨锭,使之成汁的工具。在墨汁盛行的今天,砚台的研墨功能往往退居其次,砚台成了储墨工具和收藏品。
2.2 书写姿势与执笔、运腕方法
书写楷书,除了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和认真的态度,还应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小楷因其字形和纸幅较小,书写时适宜采用坐姿。坐姿的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写道:“凡学书字,先学执笔。”想要学写小楷,首先要知道怎样执笔。写小楷时运笔的幅度较小,主要依靠手指进行运笔,因此目前写小楷比较流行也比较有效的执笔方法是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特点:首先是五个手指配合,共同向笔管施力,笔管被手指牢牢地控制住。其次是五个手指形成多角度的合力,使笔管保持竖直,笔锋形正。五指执笔法有两处固定点:第一处在拇指与食指,控制了笔杆上端;第二处在中指与无名指,控制了笔杆下端。当运笔需要更大的空间时,两个固定点可以运动起来,使活动范围更大,书写更灵活。当需要控笔更稳定时,下端的固定点就会限定在一定空间里运行。再次是五个手指呈弯曲状,相对灵活,避免了手指的僵直,运笔时各手指作必要的相应变化,就可以向各个方向出力了。除了五指执笔法外,小楷执笔也可用三指执笔法,这种执笔法会使书写更加灵活,但不易控制,一般不建议小楷初学者使用。
写小楷虽重在运指,但运腕对笔画的强弱、厚薄等方面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腕部的运用也不能松懈。
2.3 运笔方法
使用毛笔写字,哪怕是写一个点画,都离不开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分别是起笔、行笔、收笔。
-
起笔:一般有方笔起笔、藏锋起笔和露锋起笔,小楷中使用得最多的是露锋起笔。
露锋起笔就是在起笔时笔锋始终显露出来。它的运笔技法是:起笔不用逆锋,而是斜势、顺势而入,落笔即走。这种起笔方法锋芒毕露,给人以精神外耀、爽利挺拔的感觉。
-
行笔:是起笔与收笔之间的步骤,也是体现笔力的关键之处。行笔要体现出轻重、粗细的变化。
小楷中行笔的轻重、粗细变化主要靠笔的提按来控制。行笔时如果没有提按的动作,而是平均用力,那就是“拖”,会成为败笔。
提按是使书法产生韵律和节奏美的基石,按得下去、提得起来,笔画才会有起伏变化,字才会显得好看。 -
收笔:是笔画运笔过程的结束,收笔草率会破坏笔画的美感,因此要重视收笔。
小楷有藏锋收笔,也有露锋收笔。
- 露锋收笔时不用回锋,而是顺锋送至笔画末端。
- 藏锋收笔时,锋尖始终藏在笔画之内而不一外露,这种方法比较含蓄,给人以柔和绵润、沉着稳重的感觉。
常见笔画:
- 边行边提作撇
- 边行边按写捺
- 回锋收笔写横
- 收笔藏锋写竖
2.4 书写规律
对于小楷的初学者而言,字写得好不好看,主要看形体和结构。笔画是单独的个体,个体写得再美观,若没有章法地结合在一起,也是不好看的。因此,写好字的关键,是将笔画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关系,放到正确的位置上,这种组合方法就是汉字的字形规律。
字形规律主要研究笔画之间的先后顺序、基本位置、形态对比、空间比例,涉及笔画的长短疏密偏旁的大小高低以及各部分安排处置的组合规律。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能帮助初学者掌握书写要点,提高书写水平。
卢中南小楷
长横:收笔有点类似颜体,有个驻笔的感觉
卢中南老师回信学生:
写小楷,一要心静,二要气匀,此为心境,至于笔锋,顿收有度,藏露结合。笔划要精到,线条要饱满。结体应略扁(尤其是竖列书写),扁则平,平则稳。稳则需要静心凝神,非此不及。
多临习一些唐人写经,多体会一下雇人鞋子的心态,切记不要急。
写小楷首先要选好笔,笔毫不尖不齐不健不圆则线条粗糙。墨也要调匀,墨稠堵拥;线条滞缓,墨稀发散。笔勿行快,快则易失神,失神则元气全无。
评论区